聚散鐵道村─彰化台鐵宿舍村的百年故事(16/16)

Clare Lee
Jan 11, 2021

二○一六年七月。

宿舍群經過一年多的調查後,結案報告擬了一份建議保存名單。張勤道還是想多爭取一些,但列入一、二級保存名單的數量已達三十七棟,考慮到後續的修繕、利用問題,即使協會內部也意見紛雜。南華建築與景觀學系系主任陳惠民直言:「最好的保留就是不要動,裡面的人不要離開。現在就算全區保留,沒有錢修還是壞掉。而且全部留下來,之後要做什麼?那個量很大,填不滿的。」宿舍群委由建築師事務所規畫設計,最後如何運用還是未知數。保存運動走了近三年下來,整個宿舍群還處在列冊追蹤階段,除了本來就不拆的那四棟歷史建築、兩棟特色建築之外,其餘尚未有任何文化資產身分。(編按:二○一七年七月全區登錄文化景觀。)

八月八日父親節這天,為調查案忙了一年多的協會終於有空在宿舍的巷弄裡辦場露天攝影展,當中多張照片由魏綸漢提供,可惜老先生七月先走一步,享壽九十二歲。

當初魏綸漢不願意搬出宿舍,想盡辦法,還問台鐵可不可以自己花錢把宿舍買下來,奈何一切努力均碰釘子。孩子們幫忙買了新家同住,他特地叮嚀門口一定要有個町仔放個幾把椅子,鄰居來了才有地方坐著聊天。但新社區是沒有鄰居會坐在門口聊天的。

陳宇彥的父親陳儀慈同樣不肯搬,他為了爸爸架設部落格抗議,無奈勢單力薄。二○一四年半線新生會循著網頁聯絡上時,他忍不住感慨,「唉,你們太晚進來了。」每次從外地回家探望父母,陳宇彥看到的是昔日熱鬧的巷弄空空蕩蕩,樹枝野草蔓生,鄰居一個個離去。上了法院,負責訴訟的台鐵員工多半認識,但都避免碰面。最後官司敗訴時,爸媽的身體很不好了,媽媽搬家一年多後過世,隔年父親接著離開。

考量到相關案例,如台北華山文創園區,從保存到開發約莫花費十年時間,陳惠民指出:「宿舍要有結果,要有很強的續航力。」但續航力談何容易?台鐵宿舍之外,彰化這幾年的文資保存事件層出不窮,保存團體和政府角力,彼此之間也爭執甚多,外界看似一個整體,實則早已碎解成一塊塊。台鐵宿舍保存運動就像這三年來的縮影,為了保存而相聚的團體或個人在過程中不斷分合,但整個體制就像一座端著笑臉的不倒翁:笑著被打,又笑著站起。雖然屢屢在情勢最緊繃時看似妥協,一但民間力量消退了,又會逐漸站回原來的位置。每個保存事件都像獨立存在的個案卻不停上演同樣的循環,彷彿一場場看不到終點的消耗戰。

春雨一陣陣下了,宿舍區內那曾被志工清出一條條走道的巷弄,又重新萬物滋長,由蔓生的叢林擄獲。保存運動走了兩三年,房子和人又隨著時間而更斑駁了些。打電話邀請老住戶們回來參加攝影展時,許多人都忘了,忘了曾經的訪問,忘了你是誰。

「我是之前跟你做過訪問的志工啊!」

「是喔,都忘了耶…」

「這次攝影展會邀請很多前住戶回來喔,一起來熱鬧一下嘛!」

「我認識的都變鬼了,你能夠把那些不在的都找回來我就去…」

掛上電話,宿舍村的一草一木,彷彿又更褪色了些。

時光如水,沖啊刷啊洗的,稍一鬆手,那些房子啊、老樹啊、小庭院啊、盪鞦韆啊、爸爸媽媽左鄰右舍的身影啊,就這麼飄啊流的,不知去向了。

--

--